【大紀元2013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加拿大多倫多報導)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新發表研究報告稱,自殺念頭在年輕人中可以產生影響,一個學校有學生自殺的話,同校學生去「模仿」的機會增大。華社調查顯示,華裔年輕人有自殺念頭的比例超過社會的平均數字。華社領袖則建議,家長關心孩子,提供及時幫助,對減少年輕人自殺傾向有效果。
該研究以加拿大統計局對超過22,000名加拿大年輕人的調查為基礎,發現在上一年接觸過自殺消息的12至13歲的受訪者中,15.3%的人認真考慮過自殺,其中7.5%的人嘗試過自殺;沒有接觸過自殺消息的人,這2個比例分別為3.4%及2%。16至17歲群組也有類似結果,在上一年接觸過自殺消息的人,15%認真考慮過自殺,其中8%的人嘗試過自殺;沒有接觸過自殺消息的人,這2個比例分別為7.4%及2.7%。
渥太華大學心理健康傳染病學研究主席、報告主要作者Ian Colman稱,這項研究的發現提供強有力證據,一個人自殺可以導致「模仿」性的自殺;同時,學校對於自殺案件的反應,應該針對所有學生,而不是局限於與自殺者最靠近的人。因為該研究發現,不管學生與同校自殺的學生是否認識,都會使他們自殺的意向及嘗試自殺的機會增大。
展望青年領袖培訓計畫主席李樹德對《大紀元》說,有年輕人自殺的話,「是會使附近的年輕人更多地去想這個事。」家和專業輔導中心總幹事區慕啟有同感。他對《大紀元》說,年輕人較易模仿,學校有學生自殺,他們知道後會很怕,但有些人會想,自己沒退路時也可以這樣做。
壓力易導致自殺 華社關注
展望青年領袖培訓計畫去年中與康福心裡健康協會做的一個聯合調查發現,華裔年輕人有自殺念頭的比例超過社會的平均數字。對超過300人的調查發現,18%的人有死了比活著更好的念頭,13%的人認真考慮過自殺。
自殺傾向的主要原因是壓力,李樹德說,當時的調查包括部分留學生,有些人說得很慘,說很多親友集資供他們來加拿大讀中學,好像是「如果他們沒有成就,就不要回來啦」;說壓力很大,像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感覺。他們在生活上也遇到不少困難。
李樹德認為,現在年輕人的自殺傾向比10年前嚴重,一個原因是父母照顧得太好,很多事都替子女做了,子女未能訓練出應對生活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子女的期望高,也給他們增加了壓力。
區慕啟稱,他們中心接觸到的有關個案,男性明顯比女性多。男性覺得自己應該獨立做決定或解決問題,找不到解決方法時,「可能會想不如死了算了,有這種傾向。」年輕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除了自殺外,也可能做出一些犯罪行為。
家長關心 及時幫助有效果
對於年輕人來說,李樹德認為,解決壓力的辦法,第一步是要講出來,那些自以為沒事的就比較麻煩,「那些壓力會不斷增加。」
區慕啟稱,年輕人正處於尋求自我的階段,如果發現自己沒本事,將來不知道如何生活,就會很難受。「他們其實在想很多東西,會有掙扎。」
「現在資訊發達,想不讓他們知道有人自殺不可能。」 區慕啟說,家長或監護人看到他們不開心,喜歡獨處,沒有朋友,或者提過對生活沒有興趣等時,一定要幫。「能及時幫助他們,就會沒問題。」
他表示,華人家長可能會在學習上給子女更多壓力,但學校不會逼學生讀書,子女會感到學校與家是2個世界。
「有些學生滿16歲就離家出走,那些華人父母來找我們,說子女不見了。」 區慕啟說:「這些子女已經等了很久,一到16歲就走。」原因是家裏壓力大,他們受不了。
他說,其實這些年輕人不想離家。「我們接觸到的那些父母改變態度後,子女回家了。」
(責任編輯:滕冬育)